中国青年网

体育

首页 >> 图片列表 >> 正文

排球运动后备人才主阵地在校园

发稿时间:2022-07-12 07:30:42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1年11月21日,西安,2021年未央区中学生排球比赛现场,排球少年们展开激烈地比拼。视觉中国供图

      因中国女排的存在,中国人对排球运动始终保持着深厚情感,中国排球的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也一直受到较高关注。但从项目的职业化发展程度而言,中国排球与另外两个大球项目——足球、篮球还有很大差距。业内人士指出,结合排球的运动项目特点和一些排球运动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中国排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校园排球的壮大,这一领域目前还需要更多的体系建设和政策支持。

      原北京女排主教练、长期投身学校排球工作的石永鸣,带出了曾在国内排球界小有名气的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男排。2018年之后,石永鸣因伤病离开学校排球队的执教一线,但在此之前,石永鸣担任中学排球教练已有10年以上的时间。让石永鸣骄傲的是,多年来,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男排走出了多名专业排球运动员,而且几乎所有队员都如愿考取了大学,其中进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的学生不在少数。石永鸣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打排球的孩子往上有出路,是吸引孩子参与排球运动和学校支持开展排球运动的关键因素。

      “排球本身也是一项非常考验运动员智商的运动,”石永鸣表示,虽然排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非常重要,但运动员的智商和受教育程度同样不可忽视。石永鸣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了他曾带领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男排参加一次全国比赛的经历——当时参赛的很多队伍的运动员身体条件都比北理工附中男排的队员优越,这让北理工附中男排的孩子们心生畏惧。石永鸣告诉他们,排球不是光靠队员有身高就能打好的,身体条件好的运动员未必更懂排球。那次比赛,北理工附中男排最终闯进了前五名,这意想不到的佳绩,不仅极大增强了队员们的自信,也让队员们更加理解了排球运动。

      石永鸣表示,国外一些队伍的成绩已经表明,排球运动拼的不只是运动员的身体,泰国女排的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石永鸣认为,排球运动员会不会动脑子打球与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这让他坚信,中国排球运动的未来在校园。

      其实,从目前中国排球的后备人才培养看,凭借排球特长上大学也是许多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愿望。

      北京青年女排主教练王琛近日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青年女排队员介于15岁至18岁之间,正是准备考大学的年纪,这个年龄段的队员家长大多都有希望孩子考大学的想法。如果家长认为,继续走排球道路不利于孩子考大学,那么,他们往往也会让孩子放弃排球。王琛表示,北京青年女排的队员主要来自北京市的各区体校、中学的排球传统校和从外地选拔,但无论是从哪个渠道输送的队员,其家庭基本上都会考虑孩子上大学的事情。“所以,一方面从我们北京青年队来说,队员们都是训练、学习两不误,确保队员半天训练、半天文化课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地向队员家长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孩子走排球专业道路与上大学并不矛盾,我们有很多排球运动员都是在校大学生,而且国家有对优秀运动员免试就读大学的政策优惠。认为孩子成为专业排球运动员和上大学只能二选一,完全是家长的误解。”

      此外,王琛也希望家长们能注意到,体育带给孩子的还有意志品质、荣誉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这些都可以为孩子今后更好地走向社会提供隐性加分。另一个值得家长们关注的地方是,体育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产业,让孩子保持自己的体育特长有助于他们未来有更宽的职业选择。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排球的职业化改革紧跟在足球、篮球之后启动,但时至今日,中国排球的职业化发展程度与足球、篮球还有明显差距。职业化相对薄弱,使得中国排球的未来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学校排球体系的建设。

      据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师、排球教练李世光介绍,排球运动在中小学校的推进正在加快,比如,原先小学体育课程里是没有排球的,但在新版课标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将在体育课里进行小排球的教学,这可以说是排球运动在学校教学体系里“零”的突破。李世光表示,小排球不只是名字上区别于成人排球,它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心特点等,在场地、器材、教学、竞赛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标准。预计小排球最快将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之后,就可以在国内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起来。

      李世光做了20多年的学校排球教练。他认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可以对任何运动产生兴趣,从排球来说,孩子们需要的就是接触、了解、学习排球运动的机会。而排球运动的发展,最重要的也是排球人口的增加,只有排球人口多了,才能选出更多的排球竞技人才。另一方面,也只有排球人口多了,才能更好地培育排球运动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排球、看懂排球,而不只是看个热闹。

      从中国排球协会的统计看,近几年,中国排球后备人才的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排球协会青训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排球协会通过增加全运会小年龄组队伍数量,取消全国U系列排球赛事的参赛壁垒,从全国中学生比赛名列前茅的队伍中抽调教练进入国字号队伍,开展全国小排球夏令营、锦标赛活动等举措,推动了国内青少年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不过,受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改变的影响,如何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排球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依然存在较多困难。石永鸣认为,中国排球运动的长远发展最重要的阵地还是在校园。排球竞技人才的培养需要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并重,同时,提高排球人口最具潜力的群体则是学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曹竞
责任编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