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体育

首页 >> 图片列表 >> 正文

在中国“骑”上热搜榜的马来西亚零零后

发稿时间:2024-04-16 07:54:04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马来西亚留学生陈誉航、彭勇智、李思净、丘宇翔(从左至右)。李思净供图

  从北京到天津,距离大约130公里,乘高铁约33分钟,开车约两个小时,可骑共享单车要多久?

  清明节早晨出发,走走停停12个小时,4辆印着“北京理工大学”的共享单车被骑到“天津之眼”。已近深夜,光彩夺目的摩天轮已经熄灯,4位“车主”借着街灯拍下它的轮廓,为这趟骑行拍了“毕业照”,随手发到社交媒体。几天后,只有百余名粉丝的账号突然收获10万+点赞,评论区奔走相告:“全网都在找你们。”

  “这又是哪几个大学生‘特种兵’骑来4辆北京的车?”天津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发视频隔空喊话,让这段跨越126.3公里的“硬核骑行”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铁腿钢腚四兄弟”,看见中国网友给自己取的绰号,李思净、彭勇智、陈誉航和丘宇翔总会被“本土味道浓厚的幽默”逗笑,“我们只是业余爱好者,养不起公路车的骑行小白,只是想借共享单车去看看风景”。他们4人是北京理工大学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除了还在读大二的丘宇翔,其他3人都已经临近毕业,“想深度感受一下中国,和朋友在毕业前留点儿纪念”。

  “在马来西亚,骑自行车的人不多。”团队里骑行经验最丰富的李思净到中国后才开始尝试骑行,去年9月,当时他体重超过90公斤,各种瘦身方法都难以坚持,选择自行车后,双腿也得靠“我要减肥”的意念驱动,但这次效果显著,至今他已经减重30公斤,目的达成后,骑行也变成了一件轻盈而有趣的事。

  每天近60公里,李思净从学校出发,不断解锁周边地图。从房山骑到中关村、从雍和宫骑到首钢园看日落,或者从朝阳门出发,在地图上骑出一个“2024”的图案,“有空就扫一辆共享单车去串串胡同,和大爷大妈们聊聊天。”借助车轮,他拍到小清河上有人划船“特别像江南”,和晨练大爷攀谈后品尝了地道的北京豆汁儿,“走路半径太小,坐地铁欣赏不到景色”,在他看来,骑行是认识一座城市烟火气的好方式。

  李思净曾骑到河北,回程进京时却在检查站被拦了下来——减重成功后,他和护照照片上的自己已经判若两人。朋友们每天见证着李思净的蜕变,在他的带动下也开始尝试骑行。陈誉航曾在马来西亚有骑行经验,彭勇智曾跟他完成过50公里骑行,丘宇翔则刚起步,“和朋友结伴,可以完成一些疯狂的挑战”。

  陈誉航提前准备了5公斤香蕉,算好成熟期,“出发那天吃正好”,带上矿泉水、巧克力、面包、应急药品和3个充电宝,他们从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出发,沿着国道一直向南骑行,或穿过车水马龙的城镇,或扎进安静的村子,遇到野狗时加速“逃离”,遇到树林就抓紧补给,每个人跟随着团队的进度,也摸索着自己的节奏。

  60公里左右,接近河北廊坊,彭勇智先进入疲劳期,他看着笔直的路,遥遥无尽头,“想到还有一半路程在等着我,心理疲惫加速了生理的负担”,他主动提出“想坐高铁回去了”。到了80公里,陈誉航和丘宇翔也开始动摇,“当时有段路很粗粝,路面很多石子,比较费劲”,但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距离,大家都默契地鼓励对方往前走,“每20公里都会停一次,无论有多疲惫,我都知道有朋友在前面等着我。”丘宇翔说。

  沿途的车友和行人也在给他们打气。“这条路线有很多人骑行,骑公路车的很常见,但看见我们骑共享单车,还是会有人来关心。”尤其越接近天津市区,4辆浅蓝色的共享单车就越惹眼,上面“北京理工大学”几个字也迅速出现在陌生人的朋友圈,“有人主动给我们介绍天津好玩的地方,推荐好吃的早点摊”。

  除了路人的热情,让彭勇智“满血复活”的还有风景。“我们不追求速度,比较追求体验。”傍晚途经一个休息点,眼前日落磅礴,一辆高铁呼啸而过,“我拍下了这非常美好的一瞬间”,在他看来,“坐在高铁里,其实无法感受高铁的速度有多快,这次它从我面前经过,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中国高铁的速度之美,感受到中国科技的进步”。

  当初,正是因为对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认可,4人分别来到中国,成为同学、结为好友。如今,毕业在即,他们也将各奔东西,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彭勇智计划在北理工继续攻读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陈誉航计划毕业回国,发挥专业优势和语言优势,求职于跨国公司;丘宇翔还在人工智能专业读大二,深耕专业、了解中国是他渴望继续专注的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李思净,想留在中国就业,“期待能进‘大厂’,积累更多技术方面的知识”,而毕业后,他还想完成一个新的挑战,“骑共享单车去拉萨”,但他强调,“前提是在不影响共享单车使用规则,不给运维人员添麻烦的情况下”。

  “一开始,我们计划骑回来,但发现开不了锁。”李思净透露,据他了解,目前4辆自行车已经由天津的运维人员收回整修,对4辆车的安全等性能进行全面测试以及维护保养,之后会通过物流送回北京,“很抱歉,给运维人员造成麻烦”,他坦言,骑行事件受到关注后,有不少人表示对骑行运动感兴趣,但他不提倡复刻和效仿,“骑行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希望大家能参与其中,但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感受美景、增强体质、收获友情才是骑行的意义”。

  本报北京4月1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曹竞
责任编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