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体育

首页 >> 赛事聚焦 >> 正文

【亚残运】残疾人比赛游泳池池壁能否“软化”?资深教练解答

发稿时间:2023-10-24 20:48:03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10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 璇)近日,杭州亚残运会男子50米自由泳比赛现场,“无臂飞鱼”郭金城的比赛视频让人热血沸腾,但他在终点用头触壁的场面也引发关注。在今天举行的杭州亚残运会赛事与场馆运行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杨金奎表示,“残奥价值观是勇气、决心、激励、平等。运动员用头撞池壁能不疼吗?但这就是勇气。”他强调,“残疾人朋友是非常不容易的”。 敬佩之余是心疼,有网友提出“能否在池壁上增加软质材料以保护选手?”对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中国亚残运游泳队教练张鸿鹄,他表示,通常大型残疾人体育赛会使用的游泳池池壁材料和健全人赛事保持一致,因为游泳比赛的成绩需要计算精确到0.01秒,且泳池的长度也不能改变分毫,如果增加软质材料,将对竞赛标准判断产生影响,因此,就目前的情况,这样的调整很难实现。 但张鸿鹄透露,一般情况下,在池壁的同一平面上装有计时板,计时板有一定弹性,对运动员可以有适当的缓冲作用。更重要是,通过长期训练,大部分残疾人运动员已经学会利用身体惯性去触壁,在自我保护方面也已训练有素。 实际上,在东京残奥会期间,该问题就曾被提及。中国选手郑涛以4次获得金牌4次打破残奥会纪录引起广泛关注,而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正是郑涛比赛的标志性动作。作为从事残疾人游泳训练超过30年的资深教练,张鸿鹄坦言:“训练中,我们的教练看郑涛一次次头撞池壁,很是心疼,就建议训练时不要用头去触壁,但郑涛认为,训练必须和比赛保持一致,才能让教练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游速。” 张鸿鹄表示,运动员是单纯的群体,残疾人运动员更是如此,“不说苦、不叫累,因为他们经历过比训练、伤病更难一百倍的事,但凡还能靠自己的力量发光发亮,他们会竭尽所能去抓住一线机会,体育已成他们的精神支持。”

责任编辑:曹竞
责任编辑:梁璇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