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体育

首页 >> 赛事聚焦 >> 正文

涅槃重生 世界冠军朱雨玲开启多面人生

发稿时间:2025-07-29 06:42:0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7月14日,朱雨玲在2025WTT世界乒联美国大满贯夺得女单冠军后捧起冠军奖杯。视觉中国供图

  十多天前的2025WTT世界乒联美国大满贯女单决赛上,代表中国澳门队参赛的中国女乒前国手朱雨玲以4∶2战胜国家队小师妹陈熠,摘得冠军。在这项云集了世界顶尖乒乓球选手的顶级赛事上,一名退出乒坛3年,重返赛场还不到一年的老将站上最高领奖台,这已经是个不小的奇迹,而在这位老将的身上,还贴有大学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等多个身份标签,这更让她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一时间,朱雨玲的夺冠消息引爆网络,她的故事也感动了亿万观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独家连线朱雨玲,请她谈谈过去几年涅槃重生的心路历程。

    竞技梦想的戛然而止

  2020年8月,中国乒乓球队举行的奥运模拟赛上,朱雨玲突然缺席,当时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李隼对外界表示,朱雨玲的免疫系统出了状况,医生建议她住院观察治疗。作为2017年女乒世界杯冠军和2017年至2019年乒乓球亚洲杯女单三连冠的朱雨玲,是当时中国乒乓球队内有望拿到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但在如此关键的奥运模拟赛上,朱雨玲的缺席无疑意味着她将大概率失去进军奥运的机会。朱雨玲回忆,“自己当时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不得不退出奥运模拟赛。我当时也清楚,这次退赛基本上等于宣布自己无法参加来年的东京奥运会了。”

  此时,医生已经建议朱雨玲做手术,但她采取了保守治疗,还在坚持训练和比赛,“当时觉得自己年轻,没有把这个病太当回事”。朱雨玲说,“而且,虽然已经无缘奥运,但我还是准备参加2021年全运会的,所以当时的想法是等到完成2021年全运会之后再做进一步治疗。”

  2017年全运会上,朱雨玲曾率领四川队夺得了乒乓球女团冠军。4年后,朱雨玲仍希望在全运会赛场上为培养自己的四川省队再拼一届女团冠军。

  然而,疾病的恶化速度还是超出了朱雨玲的预料。2021年,当东京奥运会的开幕进入倒计时,朱雨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回忆,“身体的疼痛不仅影响了训练,也开始影响正常的生活,我那时经常在夜里被疼醒”。

  再次住进医院,医生的一句“你的这个肿瘤有30%至40%的概率是恶性”彻底惊醒了一直还在把训练和比赛放在首位的朱雨玲。 “生命只有一次,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如此深刻地理解了那句话——健康是1,没有了这个1,再多的0都是浮云。”

  手术治疗迫在眉睫,朱雨玲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地中断了自己尚处于巅峰时期的乒乓球职业生涯。但内心的煎熬也越来越强烈,朱雨玲心有余悸地说,“我那时的精神状态已接近崩溃。虽然知道肿瘤是良性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必须做好面对最坏结果的准备。直到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我仍然后怕。”

  2021年9月,朱雨玲进行了手术。她回忆,“手术完成后我从麻醉中醒来,当医生告诉我‘肿瘤是良性的’,一股欣喜瞬间涌上心头”。朱雨玲说,“那一刻的感觉就是,我重获了新生”。

    当人生变为多线程

  手术之后,朱雨玲的身体逐渐康复,但医生叮嘱,手术后的静养需要至少半年,所以朱雨玲暂时搁置了重返赛场的计划。

  朱雨玲感谢多年的运动员生涯磨炼了自己的勇气,这是自己能够战胜病魔的重要因素之一,“外界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运动员夺得冠军的荣耀时刻,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夺得一次冠军之前,我们可能要经历100次失败。因为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和艰难,所以练就了我们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在我遭遇人生如此重大变故的时候,是这样的勇气支持着我,让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这场大病,也让朱雨玲知道了有些东西比乒乓球更重要。朱雨玲说,大病之前,自己的人生是单线程的,乒乓球就是全部。重生之后,她决定去拥抱更丰富多彩的生命,她认为人生应该是多线程的。

  “我在打球的时候就很想重回学校,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提升文化知识素养。这场大病让这一梦想提前实现了。我在病愈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学校。”朱雨玲说。

  2022年,朱雨玲申请进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我以前觉得,全世界最难的事情可能就是打乒乓球了。转换身份之后才发现,原来打乒乓球是最容易的。”朱雨玲幽默地说道,“自己敢申请攻读博士学位,大概也是因为无知者无畏”。

  但正是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让朱雨玲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进而更加努力地提高自我。“我在学校里遇到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我与他们的交流不可能只谈乒乓球,所以我要学习更多知识、要关注行业趋势和各种新闻。这3年来,我的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拓宽,接触到的人也不再是以运动员为主。”

  在这3年里,朱雨玲的导师一次次鼓励她,“你是一名被乒乓球耽误的好学生”。起初,朱雨玲对导师的这番话感到有些惊讶,但之后她终于理解了导师的用意,“导师是想告诉我,我最擅长的乒乓球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的人生具有无限可能性”。

  如果一切顺利,朱雨玲将在明年五六月完成博士论文,拿下博士学位。在朱雨玲看来,4年的读博时光,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一张文凭,而是这段学习经历。

  2023年,朱雨玲入职天津大学,担任体育部副教授。

  成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之后,朱雨玲发现,原来教普通学生打乒乓球最难的是沟通。“就比如教练发出 ‘向前’这个指令,我们作为专业运动员能自己判断是指重心向前还是挥拍向前,抑或是其他选项,但普通学生会很迷茫,这个向前是往哪个方向、需要多大幅度。如果这些他们不清楚,他们就做不好动作,甚至会很紧张。”

  朱雨玲在与学生反复沟通交流之后,终于掌握了普通学生能听懂的乒乓球语言,同样是“向前”这个指令,她现在大概会跟学生这么说,“迈向左斜前方45度,距离球台20公分”。这样的教学方法起初也让朱雨玲觉得有点不适应,但这却是普通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执行的话术。

  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朱雨玲也在校园切身体会到了现在乒乓球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关注乒乓球、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大学生太多了。“学校的乒乓球台总是供不应求,”朱雨玲说,“我也在与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虽然打乒乓球的学生很多,但是赛事太少,以前每年就只有一个‘新生杯’的比赛。而比赛是体育运动的最大魅力所在,练球不就是为了比吗?所以我与学校协商,组织了以学院为单位的天津大学校内乒乓球联赛。通过比赛,可以更好地调动大家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为荣誉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

    人生的舞台不止于赛场

  2024年2月,朱雨玲通过澳门特区政府的人才引进计划获得了澳门居民身份。朱雨玲说:“这个身份并不强制必须一直人在澳门,所以不影响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我也没有想过要在澳门重返乒乓球赛场。”

  2024年9月,澳门要举办WTT世界乒联澳门冠军赛,澳门方面提议已经拿到澳门身份的朱雨玲作为东道主选手参加比赛,这也是对澳门乒乓球的一个展示和推动。朱雨玲回忆,自己当时其实很犹豫,因为之前从未考虑过在澳门复出,但思考之后还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重回赛场,“因为一场大病,我的乒乓球运动员生涯中断得非常突然,就那样草草结束怎能没有遗憾?所以,我在澳门复出,也是因为我希望有那么一天可以弥补这个遗憾,与乒乓球做一次真正的告别。我到那时会为人生的这一重要时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我的学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他们积极地支持我复出,我也希望我能在赛场上成为他们的荣耀。”

  只是没想到,这个荣耀来得如此之快。北京时间7月14日的WTT世界乒联美国大满贯的女单决赛现场,朱雨玲在复出后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这一WTT世界乒联最高级别的赛事问鼎冠军,世界排名也跻身到了第6位。

  朱雨玲坦言,“我做梦都不敢想象夺得这个冠军”。“相比起参加比赛的很多选手,我的技术没有她们先进,训练时间没有她们长,参加大满贯比赛的经验也不如她们多。我实在想不出自己夺冠的原因。”朱雨玲说,“也可能是我的心态更好,我渴望获得比赛的胜利,并为此竭尽全力,但比赛的任何结果我都可以接受”。

  朱雨玲的夺冠引发了全国轰动,她的手机被祝贺的信息挤爆了。面对铺天盖地的赞美,朱雨玲说出了一句非常符合教授身份的话,“要辩证地看待”。

  如今的朱雨玲,是乒乓球运动员,也是大学副教授,还是在读博士生。“乒乓球已经不是我的全部”,朱雨玲说,“我该带的课并不会因为我拿了冠军而减少一节,我该写的博士论文也不会因为我拿了冠军就可以少写一个字。乒乓球只是我现在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外界怎么评价我,我都不会受到影响。我只做真实的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有人说,看着朱雨玲的竞技状态向好,甚至有重回巅峰的可能,但因为中国澳门队不具备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作为澳门队一员的朱雨玲也就不可能再站到奥运会这个最高的舞台上,这会不会成为她的又一个遗憾?朱雨玲笑着说:“最高的舞台这几个字是需要打上引号的,因为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奥运会确实可能是最高舞台,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人生的舞台已不止于此。”

  本报北京7月28日电

责任编辑:曹竞,李沛然
责任编辑:慈鑫
加载更多新闻